技术资讯
引流技术在防水堵漏工程中的应用

[  修改时间:2011-2-22 8:36:14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2173]
 

 

引流技术在防水堵漏工程中的应用
1  工程简介
1. 1  工程概况
1) 周边环境:基坑东南角距迎泽湖仅有30 m ,南侧距高层建筑围裙房仅6 m ,且该建筑物在本基坑降水前沉降尚未稳定,西临繁华的解放南路交通主干道仅12 m。
2) 基坑情况:根据设计要求该基坑普遍深10. 9 m ,电梯井局部为13. 2 m ,周边地下水位为- 3. 8 m。
3) 止水帷幕设置:采用“利用周边支护桩在其缝隙处用高压旋喷桩塞缝”的方法进行,旋喷桩有效桩长为10 m ,桩底标高为- 13. 2 m。
2  问题的提出
在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东南角和西侧塔吊基础下部相继发生了止水帷幕缝隙漏水现象。基坑外侧地下水在较大水头压力作用下向坑内涌入。在此情况下工地采取了向漏水处填塞砂袋止水的方法,效果不明显,采取了覆土停挖的措施。接着又采用了JC21 型高效堵漏剂和注浆等的堵漏措施,经实施止水效果仍然不理想。如何能及时止漏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同时也影响着相邻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施工塔吊的安全。
3  方案确定
3. 1  现状分析
1) 基坑开挖10. 6 m 深,坑内外水位差大。2) 漏水点封堵后旁边又冲开,说明帷幕在此处孔隙大,存在着薄弱环节。3) 工期要求紧。4) 相邻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施工塔吊的安全受到威胁。
5) 电梯井周围有4 个排水井。6) 基坑周围为杂填土。7) 漏水点
外侧补打灌注桩又受无场地的制约。
3. 2  方案论证
方案1 :补打灌注桩受到场地限制不能进行,压力注射水玻璃浆因内外水头差大,水流急,等不到水玻璃凝固就被水冲走,不可行。方案2 :漏水点详细部位找不准,堵住一点,其他相邻部位薄弱处又会形成新的水柱点,硬堵是不行的。方案3 :500 mm 厚混凝土压板施工时,因水流较急,混凝土来不及凝固就会被水冲走,难以实施。方案4 :“先引流,后堵水”虽然工序多、时间长,但它能从根本上解决堵漏问题,先使混凝土筏板基础凝固后,停降水前封堵排水井,其他工序可连续进行。
4  可行性方案的细化
根据专家的合理化建议和丰富的施工经验,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召开了项目会议,大家对“先引流,后堵水”的方案进行
了细化。用砂袋填实;若在基底下要超挖500 mm 深,保证能将砂袋填塞进漏水点,目的是防止水流时间较长形成管涌和流砂。2) 利用电梯井周围的深井作为集水井,从各漏水点向集水井处做盲沟,宽度不小于800 mm ,坡度不小于2 % ,深水井采用Φ18 钢筋笼制作,外用铅丝网包裹,深度低于电梯井基底3 m ,盲沟用碎石填塞。3) 浇筑混凝土垫层,做防水。4) 基础筏板上设置①, ④减压井和四眼集水井,防止底板下形成承压水将底板顶裂。在减压井、集水井周围按设计进行防水施工,其井口采用<325 钢管并加焊止水环。混凝土浇筑到底板距下底面300 mm 处,形成超前止水隔水层,其井周围1. 5 m 范围内用铅丝网分隔。5) 依据建筑业堵漏理论,先将渗漏水处由面变成线,再将线变成点,然后再堵漏”的思路,在漏水点处预埋<50 钢管作为引流管,其周围用砂袋压实,然后用C25 混凝土板400 mm 厚压实,待混凝土凝固完成且强度满足要求时再对引流管用高效堵漏剂进行封堵。使漏水点周围形成
坚固的防水板,其周边可进行下道工序。
5  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引流技术,我们完成了止水帷幕堵漏工作,使垫层及防水工序得到正常施工,缩短了施工工期,该工程基础结构于同年10 月20 日结束。
6  施工总结
由于周围疏松堵住渗水点后在较大的水位差作用下又会把其他薄弱部分冲开,造成新的渗漏点。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引流技术能满足施工需要;对水位差大且有承压水的情况下,在垫层下应设置排水盲沟,以便使排水畅通,才能更好地保证降水效果,达到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